科创杯数学建模竞赛规则(第二次修订)
参赛规则
一、竞赛前期
1.报名阶段
所有参赛者于截止日期前在大赛官网注册报名。逾期系统将关闭。报名网址:www.simcm.org.cn
2.参赛成员
(1)参赛对象为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三个层次。
(2)参赛者既可以队为单位参赛(每队1-3名学生),也可以个人身份参赛。各校只负责对参赛学生进行赛前的辅导及赛前准备工作,参赛队数不限。允许跨校组队,须写清楚队员的姓名和学校,获奖证书会标明每个队员对应的学校(获奖队伍队员均可获得一本获奖证书)。
二、竞赛期间
1.在竞赛官网下载相应竞赛题目
竞赛题目将会在大赛官网等平台公布。竞赛题目分为A、B、C题。
2.参赛队开始做题
(1)竞赛期间参赛学生可以使用各种图书资料、计算机软件以及网络资源(包括互联网上的公开资料)、计算机和软件,为充分发挥参赛学生的创造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竞赛着重强调研究和解决方案的原创性、团队合作、交流及结果的合理性。但每个参赛队和参赛个人必须独立完成赛题解答所有引用的资料的资料须注明出处。参赛院校应责成有关职能部门负责竞赛的组织和纪律监督工作,保证本校竞赛的规范性和公正性。
(2)指导教师,从事赛前辅导和答疑工作,但在竞赛期间必须回避参赛队员,不得进行指导或参与讨论,否则按违反纪律处理。
(3)摘要页要作为论文的第一页,从第二页开始是论文正文;正文之后是论文附录(页数不限)。
(4)论文第一页是论文题目、摘要和关键词,需翻译成英文(摘要部分包括题目、摘要和关键词)。
(5)论文中内容不能有任何可能显示参赛者身份的标志;页码必须位于每页页脚中部,用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连续编号。
(6)论文题目用三号黑体字、一级标题用四号黑体字并居中;二级、三级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字,左端对齐(不居中)。论文中其他汉字一律采用小四号宋体字,行距为1.25倍。
(7)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资料)必须按照科技论文写作的规范格式列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均须明确列出。正文引用处用方括号标示参考文献的编号,如[1][3]等;引用书籍还必须指出页码。参考文献按正文中的引用次序列出,
参考文献中期刊杂志论文的表述方式为:
[编号] 作者,论文名,杂志名,卷期号:起止页码,出版年。
其中书籍的表述方式为:
[编号] 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ƒ参考文献中网上资源的表述方式为:
[编号] 作者,资源标题,网址,访问时间(年月日)。
竞赛论文的文件类型须为Word或PDF格式之一(建议使用Word格式)。
支撑材料包括用于支撑论文模型、结果、结论的所有必要文件,至少应包含参赛论文的所有源程序(有的情况下),通常还应包含参赛论文使用的数据(赛题中提供的原始数据除外)、较大篇幅的中间结果的图形或表格、难以从公开渠道找到的相关资料等。如果确实没有需要提供的支撑材料,可以不提供支撑材料。
(10)所有参赛者需要准时在官网提交电子版论文。
三、竞赛结束之后
由专家组成的评阅组进行评阅,评出优秀论文,竞赛评奖以假设的合理性、建模的创造性、结果的正确性和文字表述的清晰程度为主要标准。
评审:评审工作在截至日期后开始进行,结果将于后续在竞赛官网公布,所有的参赛论文将评定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四个等级(分赛区则为一、二、三三个等级)。
公示:为保证竞赛的公正性,将会在网上公示竞赛成绩初稿三天,公示期内对成绩有异议可通过联系邮箱进行复审,若还有异议,可进一步与赛委会联系。
四、证书、奖杯或奖金
国赛特等奖(Grand prize of national Competition)3支(每组别各一支),颁发荣誉证书
国赛一等奖(First prize of National Competition)不超过总报名队数的3%,颁发荣誉证书
国赛二等奖(Second prize of national Competition)不超过总报名队数的15%,颁发荣誉证书
国赛三等奖(Third prize in national Competition)不超过总报名队数的25%,颁发荣誉证书
分赛区一等奖(First prize in division Competition)不超过分赛区报名队数的15%,颁发荣誉证书
分赛区二等奖(Second prize in division Competition)不超过分赛区报名队数的25%,颁发荣誉证书
分赛区三等奖(Third prize in division competition)不超过分赛区报名队数的30%,颁发荣誉证书
优秀指导老师奖:指导队伍荣获二等奖及以上的可颁发优秀指导老师奖;